最早的電子手表(中國最早的電子手表)
來源:Watch手表之家 發布時間:2024-02-16 18:48:171. 中國最早的電子手表
上海表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以前的名牌之一,在建國后的三十年里,一直是身份的象征。上海手表廠建立于一九五五年,是我國最大的手表制造工廠,已有65年的歷史。1955年,中國第一批細馬機械表在上海試制成功,開創了中國人造手表的新紀元。從此,上海表走進千家萬戶,成為一代人的三大件之一
中國國表第一品牌,飛亞達名至如歸。飛亞達成立于1987年,它系境內唯一一家表業上市公司,歷經多年艱苦砥礪,已成長為中國手表的旗艦企業,集手表研發、設計、制造、銷售為一體,擁有“飛亞達”著名品牌和“亨吉利”商業品牌,營銷網絡覆蓋全國,并延伸至國外。
天王表是由董觀明先生于1988年8月創牌成立,是新加坡上市企業、香港鐘表巨擎偉明集團麾下全資子公司。今天的天王表公司總部坐落于深圳經濟特區寶安龍華。公司引進瑞士先進設備,并以創一流品質、一流服務為宗旨,憑借公司多名資深設計師敏銳的市場觸角和超凡創意,結合現代完美制表工藝,設計生產出18K金系列、全鎢鋼系列、間鎢鋼系列、全鋼系列、多功能運動系列、自動機械系列、時尚女裝系列、精密陶瓷系列和環保動能系列等多系列共幾百款式的手表。
羅西尼1984年7月,作為中國鐘表行業成立最早的一家中外合資企業,羅西尼憑借310萬美元,在鐘表產品供過于求的經濟背景下誕生。創業初期,公司引進瑞士全套加工鍍金表殼設備和加工工藝,依靠先進的技術,生產高檔表殼與國內外成表配套,并在國內首創了異形防水表殼,成為國內生產高檔表殼的龍頭企業。1988年羅西尼生產的鍍金表殼被廣東省確認為“以產頂進”產品,其中1095、5014型鍍金表殼被評為廣東省優質產品獎;1991年4月圓形、異型鍍金表殼榮獲北京第二屆博覽會金獎。從而使羅西尼迅速占領當時屬國內空白的高檔表殼市場,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
雷諾表創建于上世紀八十年代,至今已近30年的發展歷史,是集鐘表研發、生產制造及手表銷售、世界名表代理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手表企業。經過二十多年的生產經營,現已成為中國排名前列的手表品牌,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中國鐘表十強企業、中國輕工百強企業,中國鐘表協會常務理事長單位、深圳鐘表協會常務副會長單位、全國鐘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160)委員單位,榮獲深圳市寶安區最高質量榮譽—— “區長質量獎”。
天津海鷗手表集團公司是以天津手表廠為主體,由十六家手表專業生產企業及四家合資企業組成的企業集團。集團資產合計:96747萬元,集團在冊職工合計:9955人。企業現產品以制造機械手表、電子手表、石英鐘表、特種鐘表(含建筑鐘)和國防機械計時產品、精密機械加工及電子器件加工配套等多元化系列產品組成。
2. 中國最早的腕表
海鷗表,始于1955年中國第一只腕表、中國原創機械腕表集大成者,以“我有一顆中國心”澎湃引擎,自主征服包括“陀飛輪”在內的三大復雜機構,持續呈現“博物館”、“設計師”、“沃朶”、“五星”……系列腕表等中國計時經典——不懈追求,凝煉國表精品! ???
3. 中國最早的電子手表是哪一年
世界第一只石英表:精工SEIKO QUARTZ ASTRON,1969年。
世界上的第一只手表是于1868年由百達翡麗制造給匈牙利的Koscowicz伯爵夫人的。但這種形式的鐘表,在當時并不流行。
1911年卡地亞正式將這種形式的鐘表商業化,推出了著名的Santos手表。自此以后,手表便開始普及。
經歷一個世紀的改進,1967年瑞士人首度將石英鐘做成石英表,手表之后也由手動/自動上發條的形式,發展到用石英、電子等動力顯示時間。
第一只石英表在1969年首度出現。在這一年,日本的精工公司發現了如何將石英制成音叉的方法。第一個進入生產石英手表是精工35平方天文學,發布于1957年由漢密爾頓鐘表公司的蘭開斯特,賓夕法尼亞州。和音叉會循某種規律振動一樣,當石英晶體受到電池電力影響時,它也會產生規律的振動。
石英晶體每秒的振動次數高達32768次,我們可以設計簡易的電路來計算它振動的次數,當它數到32768次時,電路會傳出訊息,讓秒針往前走一秒。
因為石英的振動相當規律,即使是便宜的石英表,一天之內的誤差率也不會超過1秒。最早的振蕩電路是由電感器和電容器構成,稱為LC電路,但其頻率穩定性卻不大好,后來,科學家們用石英晶體代替LC振蕩器,就大大提高了頻率穩定性。石英為規則的六邊形晶體。在石英晶體上按一定方位切割下的薄片叫做石英晶片。石英晶片有一個奇妙的特性:若晶片上加以機械力,則在相應的方向上就會產生電場。這種物理現象稱為“壓電效應”。當在石英晶片的極板上接上交流電場。當外加交變電壓的頻率與石英晶片的固有頻率相等時,就會產生共振。這種現象稱為“壓電共振”。利用這種穩定的振蕩特性,人們就創造出了精度極高的電子表和石英鐘。
電子表是20世紀50年代才開始出現的新型計時器。最早的一款電子表被稱做“擺輪游絲電子表”,它誕生于1955年。這種手表用電磁擺輪代替發條驅動,以擺輪游絲作為振蕩器,微型電池為能源,通過電子線路驅動擺輪工作。它的走時部分與機械手表完全相同,被稱為第一代電子手表。
1960年,美國布洛瓦公司最早開始出售“音叉電子手表”。這種手表以金屬音叉作為振蕩器,用電子線路輸出脈沖電流,使機械音叉振動。它比擺輪式電子手表結構簡單,走時更精確,被稱為第二代電子手表。
1969年,日本精工舍公司推出了世界上最早的石英電子表。石英電子表的出現,立刻成為了鐘表界主流產品,它走時精確,結構簡單,輕松地將一、二代電子表,甚至機械表淘汰出局。石英表又稱“水晶振動式電子表”,因為它是利用水晶片的“發振現象”來計時的。當水晶受到外部的加力電壓,就會產生變形和伸縮反應;如果壓縮水晶,便會使水晶兩端產生電力。這樣的性質在很多結晶體上也可見到,稱為“壓電效果”。石英表就是利用周期性持續“發振”的水晶,為我們帶來準確的時間。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各國軍方意識到“免手提”腕表的重要性,這才啟發了一般民眾對手戴腕表的熱切需求。1926年,發明了第一塊自行上弦的腕表,從1960年起,傳統的圓形表樣普遍受到接受。瑞士對腕表的進一步改進,就是把懷表所具有的計時、日歷、陀飛輪及自動發條裝置加以微型化,而裝設于腕表上。1952年在美國、法國和瑞士各生產出一塊電子表。1967年,納沙泰爾的電子鐘表中心開發出第一塊石英手腕表,并在1970年以不同瑞士品牌的名字開始大量生產。自此,新的技術開始快速開發。
4. 中國最早的電子手表品牌
瑞士手表雷歐時。是中國第一個從國外轉國內手表品牌,個性與優雅,源自時尚之都香港,專為年輕都市白領及有夢想群而設計。作為新奢侈品的新品牌,雷歐時擁有香港中西方,本身具備多年技術創新及精密制造能力
5. 電子手表的歷史
手表的普及化要推遲至二十世紀初。在1904年,經營珠寶的法國商人劉易斯·弗朗索瓦·卡地亞(LouisFrancoisCartier),由于身為飛行員的好友AlbertoSantos-Dumont向卡地亞投訴,當駕駛飛機時要把懷表從口袋里拿出來十分困難,希望他協助解決這問題,以便在飛行途中也能看到時間。 因此卡地亞便想出了用皮帶及扣,將懷表綁在手上的方法,以解決好友的難題。而這種綁在手上的懷表,就是現今的手表。 1911年卡地亞正式將這種形式的鐘表商業化,推出了著名的Santos手表。自此以后,手表便開始普及。 而經歷一個世紀的改進,手表由手動/自動上發條的形式、到石英、電子等單純只有顯示時間功能,及混合了較簡單其它功能,例如計時、月相、量度脈搏,到現代出現混合了更復雜功能電子手帳、MP3、手機等的手表出現。 而部份手表亦同時變成了手飾的一種,重點已不在顯示時間,而在于其設計、品牌、材質(如貴金屬及鉆石)等之上。
6. 中國最早的手表是什么牌子
瑞士手表雷歐時。是中國第一個從國外轉國內手表品牌,個性與優雅,源自時尚之都香港,專為年輕都市白領及有夢想群而設計。作為新奢侈品的新品牌,雷歐時擁有香港中西方,本身具備多年技術創新及精密制造能力。
7. 中國的第一代電子手表
不是雜牌,因為仁和是正宗百年品牌,國藥精粹。仁和是仁和(集團)發展有限公司在中國商標網申請的品牌,電子血壓計有臂式、腕式、手表式之分;其技術經歷了最原始的第一代(機械式定速排氣閥)、第二代(電子伺服閥)、第三代(加壓同步測量)及第四代(集成氣路)的發展。
8. 電子手表是什么時候發明的
鐘表的發展史: 東漢張衡制造漏水轉渾天儀,用齒輪系統把渾象和計時漏壺聯結起來,漏壺滴水推動渾象均勻地旋轉,一天剛好轉一周,這是最早出現的機械鐘。北宋元祜三年(1088)蘇頌和韓公廉等創制水運儀象臺,已運用了擒縱機構。 1350年,意大利的丹蒂制造出第一臺結構簡單的機械打點塔鐘,日差為15~30分鐘,指示機構只有時針;1500~1510年,德國的亨萊思首先用鋼發條代替重錘,創造了用冕狀輪擒縱機構的小型機械鐘;1582年前后,意大利的伽利略發明了重力擺;1657年,荷蘭的惠更斯把重力擺引入機械鐘,創立了擺鐘。 1660年英國的胡克發明游絲,并用后退式擒縱機構代替了冕狀輪擒縱機構;1673年,惠更斯又將擺輪游絲組成的調速器應用在可攜帶的鐘表上;1675年,英國的克萊門特用叉瓦裝置制成最簡單的錨式擒縱機構,這種機構一直沿用在簡便擺錘式掛鐘中。 1695年,英國的湯姆平發明工字輪擒縱機構;1715年,英國的格雷厄姆又發明了靜止式擒縱機構,彌補了后退式擒縱機構的不足,為發展精密機械鐘表打下了基礎;1765年,英國的馬奇發明自由錨式擒縱機構,即現代叉瓦式擒縱機構的前身;1728~1759年,英國的哈里森制造出高精度的標準航海鐘;1775~1780年,英國的阿諾德創造出精密表用擒縱機構。 18~19世紀,鐘表制造業已逐步實現工業化生產,并達到相當高的水平。20世紀,隨著電子工業的迅速發展,電池驅動鐘、交流電鐘、電機械表、指針式石英電子鐘表、數字式石英電子鐘表相繼問世,鐘表的日差已小于0.5秒,鐘表進入了微電子技術與精密機械相結合的石英化新時期。
9. 早期電子手表
20世紀30年代,勞力士全力實施以英國為中心的全歐洲產品推廣計劃,但由于價格昂貴,很難讓普通老百姓擁有。
漢斯·威爾斯多夫決定生產勞力士產品的普及版,即產品品質要和勞力士一樣可靠,但售價要讓一般人士能夠接受的產品,于是tudor就誕生了。因此早期tudor手表是作為勞力士的附屬品牌,相當于說tudor手表是勞力士的普及版。
10. 中國最早的電子手表是哪一款
羅時榮打造中國第一塊手表 雖然時隔50多年,但羅時榮永遠不會忘記1958年6月20日。那一天,一只經過半年時間研制,仿瑞士17鉆羅馬表的中國手表,終于發出了“咔、咔、咔”的動人聲音。
羅時榮不是南京當地人,他出生在鎮江,由于家境貧寒,只讀過幾年私塾。抱著“荒年餓不死手藝人”的想法,在16歲時他來到南京修表鋪當起了學徒。學徒工的生活非常苦,師傅根本不傳授真功夫,只能自己偷學。
“滾釘板也要學會手藝”的決心讓羅時榮慢慢摸索出修表背后的行道。 新中國成立后,羅時榮成為一名手藝精湛的修表工。在20世紀50年代,手表還是一件稀罕物。那時候,誰要是戴上一塊“瑞士梅花表”、“大羅馬”,準會引來周圍人無比的艷羨。
當時,世界手表制造業基本被瑞士等西方國家壟斷,中國市面上銷售的都是進口手表。由于缺乏技術和自動流水線設備,當時國內根本不可能生產由幾百個精密零件組成的手表,相關產業一片空白。在“超英趕美”的思潮下,1958年,南京鐘表行業協會提出用全手工制造出“中國人第一塊手表”的口號,任務落在了羅時榮所在的修配合作社。
上級要求他們在不到半年的時間里,自行研制出一批手表,向“七一”黨的生日獻禮。包括羅時榮在內的七名中青年技術骨干被挑選出來,組成了攻關小組。至今,羅時榮依然清晰地記著他們的名字:宮義興、潘孝如、劉家湖、孫義榮、陳國安……他們中年齡最大的宮義興也不過40歲左右;羅時榮當時最小,只有28歲。
1958年的新年一過完,七個人就開工了——地點就在合作社樓上一個20多平方米的小房間內。由于根本不知道手表是如何制造出來的,所以一切只能從“照貓畫虎”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