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天梭手表專柜(泰安天王表專柜)
來源:Watch手表之家 發布時間:2024-02-11 15:04:021. 泰安天王表專柜
泰山南天門又名三天門。南天門位于十八盤盡頭,是登山盤道頂端,座落在飛龍巖和翔鳳嶺之間的山口上。由下仰視,猶如天上宮闕,是登泰山頂的門戶。創建于元至元元年(1264年),明清多次重修,建國后又翻修兩次。現在建筑保持了清代的風格。
泰山南天門在山東泰安市泰山上十八盤之盡處,舊稱三天門、天門關,海拔1460米,山于此為最危聳,
上即絕頂。它建在飛龍巖與翔鳳嶺之間的低坳處,雙峰夾峙,仿佛天門自開。元中統五年(1264年)布山道士張志純創建。門為閣樓式建筑,石砌拱形門洞,額題“南天門”。紅墻點綴,黃色琉璃瓦蓋頂,氣勢雄偉。門側有楹聯曰“門辟九霄仰步三天勝跡;階崇萬級俯臨千嶂奇觀”。
2. 泰安最大最全的手表店
夢達菲手表是中國山東夢達菲表業有限公司生產的。
3. 泰安天王手表專賣店
德川四天王指的是德川家的四位家臣,分別是酒井忠次,本多忠勝,神原康政,井伊直政。 酒井忠次(1527年-1596年12月17日、大永7年 - 慶長元年10月28日)是日本戰國時代武將,德川家家臣, 酒井忠次畫像又名酒井左衛門尉忠次,小名小平次、小五郎,他的父親是酒井忠親。與石川數正被時人稱為“德川二之重臣”、“德川天下之元老功臣”,德川四天王之首。 生平 忠次早年于德川家康(松平元康)的父親松平廣忠為家臣,娶了廣忠的妹妹碓井姬(光樹院)為妻。后隨作為人質的家康來到駿府,成為家康的近待,是家康眾多跟班當中年紀最長的一位。桶狹間之戰后跟隨松平元康(德川家康)在岡崎獨立。1564年攻打今川氏吉田城取得重大功勞,成為吉田城主。1572年末三方原之戰敗戰后在濱松城擊鼓激勵土氣,使武田軍放棄追擊。1575年長筱之戰中,突襲巢山砦成功。1579年酒井忠次自恃老臣對世子松平信康出言不遜,而遭懲罰。1588年忠次將家督讓給了長子酒井家次,開始在京都隱居,他曾經向家康提出抗議家次只能分封10萬石領地,1596年12月17日在京都去世。后世將他封為德川四天王及德川十六神將之一。 軼事 在三方原之戰中,家康軍大敗潰散,人人驚慌失措,為了振奮人心,忠次回到岡崎后,上到城樓上,奏打太鼓,當時人心不安的德川軍聽到太鼓之聲后,也漸漸平復下來,并且慢慢重整于岡崎城,這就是著名的“酒井之太鼓”。 本多忠勝(1548年-1610年12月3日),日本戰國時代中后期猛將,于德川家康旗下,為德川四天王、德川 本多忠勝畫像十六神將以及日本七柱槍之一。世稱“鬼之平八”、“生涯無傷”、“戰國第一猛將”,更被織田信長稱贊為“日本之張飛”。 生平 生于天文十七年(1548)二月八日于三河國。本多忠勝是長男,幼名為鍋之助,通稱平八郎,出身于三河國額田郡藏前(現愛知縣岡崎市西藏前町),2歲時父親戰死,由叔父本多忠真照顧。從小已仕于德川家康,永祿3年(1560年)在桶狹間之役首次出陣,同時元服。 永祿9年(1566年),他以19歲之齡與本多正重、都筑秀綱及同齡的榊原康政成為旗本先手役,指揮五十名騎馬部隊。往后經常在德川家康的居城的城下町居住,活躍于旗本隊伍。 慶長6年(1601年),忠勝憑著多年的功績,獲得10萬石,移封到伊勢國桑名藩,舊藩則由次男本多忠朝繼承,得5萬石。 慶長十四年(1609年),忠勝正式隱居,把家督之位讓予嫡男忠政,慶長十五年(1610年)十月十八日于桑名城病死,得年六十三歲。 軼事 一生曾參加57次戰事 他每次的出陣都使敵人聞風喪膽,敵人看到他載著的鹿角兜、手持的蜻蛉切和他的鐘馗馬印都聞風而遁。生平出入五十六場戰役未曾受傷,故有人稱其為“八幡大菩薩”的化身。 和家康一起爭戰后期時認為自己體力走下坡,將自己的愛槍槍柄砍掉一尺,使槍發揮的空間更廣。 他在隱居后鐘情木雕,因一次被雕刻刀割傷而使傷口被細菌感染引起并發癥。 愛知縣岡崎市的岡崎城跡的岡崎公園和三重縣桑名市的桑名城跡的九華公園均放置忠勝的銅像。 于岡崎城本丸的龍城神社設有祭祀 榊原康政(1548年-1606年6月19日)是日本戰國時代、安土桃山時代的武將、江戶時代的大名,德川氏家 神原康政畫像臣。父親為榊原長政,幼名為于龜,通稱小平太,正室為大須賀氏子女。德川四天王、德川十六神將之一。有三子:大須賀忠政(大須賀康高養子)、神原忠長、榊原康勝。名字一般作:神原康政 生平 三河國上野鄉出生,本來榊原氏為酒井忠尚的陪臣,康政自少跟隨松平元康(德川家康)成為小姓,1566年元服。與同年齡的本多忠勝成為旗本先手役指揮五十名騎馬部隊。 其后,在小牧·長久手之戰中,擊退了敗壞的三好秀次(豐臣秀次),加上森長可和池田恒興死在他的部隊下。于1590年被分封于上野國館林十萬石。關原之戰,跟隨德川秀忠攻打上田城。戰后,成為館林藩的藩主。 1606年病死,終年59歲。法名為養林院殿前大守職上譽見向大禪定門。墓所在館林市楠町善導寺或在和歌山縣高野町的高野山。由三子榊原康勝繼承家業。 軼事 在小牧·長久手之戰之中,康政在檄文上寫了"非道逆賊秀吉"的大字,被激怒的秀吉因此以10萬石懸賞他的性命。 井伊直政(1561年3月4日-1602年3月24日、永祿4年2月19日-慶長7年2月1日)是日本戰國時代的武將,德川 井伊直政畫像家家臣,父親是遠江國人眾,今川氏家臣井伊直親。幼名是虎松及萬千代,官位是從四位下、兵部大輔、侍從。德川四天王和德川十六神將之一。是彥根藩(佐和山藩)的藩祖,眾多譜代大名中,石高收入最多。 生平 生于遠江國,在二歲的時候,父親直親因為涉縑暗殺主君今川氏真關系,被氏真下令處死,失去了井伊谷的領地。后來生母重嫁給松下清景,一時名為松下虎松。不久生母逃到三河國,由于受到今川氏追殺,曾于三河及遠江兩地四處移居。1575年德川家康在松下城獵鷹,遇上了虎松,虎松請求家康成為家臣,獲家康接納,獲得井伊谷的領地,姓氏改回井伊氏,幼名改為萬千代。 萬千代開始在德川家的舞臺開始活躍,初次上戰場是高天神城之戰,后來立下了不少戰功,更擔任了家康的旗本手先鋒,與當時德川家的名將本多忠勝和神原康政齊名。1582年元服,改名為直政。該年2月武田氏滅亡,家康派遣與北條氏進行外交交涉,過程頗為順利。 后來爆發本能寺之變,明智光秀謀反,當時在信長領地的直政陪伴家康等人安全地重返三河國。后來直政從投降德川的武田遺臣當中,將武田家山縣昌景的赤備隊再次復活,從此赤備成為井伊軍的象征。后被加封井伊谷4萬石。井伊對部下過度嚴謹,而且非常好戰,所以有人稱之為井伊的赤鬼。在小牧長久手之戰初次以赤備隊參戰且表現出色,斬殺了池田恒興,獲秀吉曾經高度評價。當家康和秀吉和解后,就任官職從五位下侍從·兵部少輔。 1585年8月,德川家康跟北條同盟一起進攻北信濃和上野,派遣鳥居元忠為總大將帶領7000人,攻打背叛德川投向上杉氏的真田氏上田城。但鳥居元忠在上田城之戰遭伏兵奇襲而退敗,家康震怒之下在9月時命令井伊直政、大須賀康高、松平康重等帶5000人北上前往救援。在小諸城跟鳥居元忠會師穩定軍隊,此時井伊直政聽聞北條氏直率領的3萬人,已在沼田城被真田氏用同樣的戰略敗于真田與上杉聯軍之下。 在盟軍北條擅自退兵與上杉援軍趕到之后,直政判斷此時僅剩己方孤軍跟上杉真田聯軍纏斗沒任何利益可言,于9月28日留下大久保忠世守備小諸城后亦帶主力回師,沒跟上杉真田作任何交戰。不久德川家發生石川數正出奔事件,讓遭此變故的家康全面停止北信攻略。事后家康對直政回師保存德川實力的判斷沒有異議,加封他至6萬石。 1590年,德川家康參加小田原征伐,任命為井伊直政為總大將,當大軍包圍小田原城時,直政決定夜襲,并成功突圍,更是唯一成功突襲的武將。戰后,家康獲封關東地區,而直政被分封于上野國的箕輪十二萬石,是德川家家臣當中排行第一。1598年,接獲家康命令,將箕輪城拆除,于箕輪城附近以南地區改建高崎城(今群馬縣高崎市)作為居城。 1598年,豐臣秀吉過世,埋藏已久的不和隨之爆發,主要的人物分別是德川家康及石田三成,后來家康決定討伐會津的上杉景勝,直政負責游說各地大名加入東軍的工作外,后來家康折返江戶,并向近畿地方前進,在關原之戰中協助家康四男松平忠吉和小西行長、宇喜多秀家等將領的激烈戰斗,后來西軍潰敗,德川軍全軍追擊,當他們追擊島津義弘隊的時候,被鐵炮擊中肩部而墮馬受傷。 戰后,積極處理西軍大名的獎罰,與長宗我部氏交涉,后來島津氏交涉(此工作其后交由本多正信處理)。他被家康分封于石田三成的舊領的佐和山城,石高18萬石,后來積極去除石田三成的政治風格,準備以彥根城取代原有的佐和山城。1602年因為關原之戰舊傷口破傷風復發的關系,早年病逝。法名為祥壽院殿清涼泰安大居士。墓所于滋賀縣彥根市祥壽山清涼寺。逝世后,井伊氏開始直政沒有實行的建造彥根城,因而同時間有佐和山藩和彥根藩同時存在。 軼事 他有兩名兒子。長男直勝因為多病體弱的關系,被分封至安中藩,而次男直孝則繼承了家督。德川幕府執政二百多年間,井伊氏共有五名子弟先后出任德川家大老,可見井伊氏在幕府的影響力。 剛投靠家康時,直政曾說:“愿為德川家之厚恩而身死以為報答!”家康曾評價直政:“平時雖言少沉默,但心平穩重,肚里想著不少計劃,也為實行這些計劃決不改移!”。由于并非三河譜代,加上家康特別信任,令本多忠勝及神原康政等對直政大為嫉妒,但直政“言少,只做好自己的分內事,也從不到處炫耀。”曾有史家把直政與西國的藤堂高虎比較,也指出“德川家中,本多忠勝與神原康政乃武事優秀,政治智略以本多正信為優,但兩者兼持者,只有井伊直政而已。”雖與本多正信同為外交役使,但直政仍為較重要的外交代表,也常得對方贊賞,作為一個武士出身而且年少的直政,實在不易,德川天下的成功,直政的貢獻及角色實在是不可多得的。
4. 天王表煙臺哪有專柜
1、海鷗
海鷗表我在之前說了很多了,是目前國產品牌里唯一能夠一脈相承未斷香火的造表的老品牌,尤其是海鷗的自產機芯,在腕表界經常被用來仿制瑞士機芯,足以說明海鷗機芯可靠的素質和低廉的價格。買一塊ST2130機芯的海鷗腕表,價位一般在1500元左右,還是比較實惠的
2、北京
北京手表也能自產機芯,但是雷聲大雨點小,真正玩北京表的表友不多,更多的人還是持觀望態度,說實話,我也沒玩過。價位不高,古典3/4夾板,造型還是很美的。
3、上海
之前說了太多了,從當年的神壇走下來,而且走的如此之快,讓人難以接受。
4、新四樣:飛亞達、羅西尼、依波、天王
新四樣里,我玩過、飛亞達、依波、羅西尼,天王短暫的完了幾天,目前手里還有飛亞達、羅西尼雅尊,自我感覺整體使用感受是飛亞達>羅西尼>依波,基本都是搭載日本美優達機芯或者日本天馬渡機芯,都是比較穩定的機芯。此外、還有國產的星皇和寶時捷,也是不錯的國產表。這幾天在用星皇表,感覺做工啥的對得起他500元左右的價格。
5、國產新貴:萬希泉和張稻
價位都在幾萬甚至十幾萬的水平,具體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吧,我也沒玩過,權當介紹一下
5. 泰州天王表專賣店地址
張姓起源 張姓的起源,可以推溯到遠古傳說時代。1999年我國在昆明舉辦“世界博覽會。”世博會內立了《源于河南的姓氏》碑。其中,第三位便是“張姓源于濮陽”。(4)根據中國科學院提供的資料,匯編的《河南·大姓的故鄉》地圖顯示:當前使用頻率最高的100個大姓中,有73個源于河南。其中張姓、姚姓源于濮陽。根據1、 史實依據。2、文物遺址。3族譜記載。4 依據當代研究成果. 1、出自黃帝之后揮。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黃帝子少昊青陽氏第五子揮為弓正,始制弓矢,子孫賜姓張氏。”又據《元和姓纂》所載:“黃帝第五子青陽生揮,為弓正,觀弧星,始制弓矢,主祀弧星,因姓張氏。”由上這兩條史料的記載可看出,曾經是重要武器弓的發明者揮,其后有以張為姓氏的。 張姓圖騰 這一支由黃帝直接傳下來的張姓,因揮住在尹城國的青陽,亦即清陽,清陽在清河以南而得名(今河北清河縣東)。其后望族也出于這一帶。是為河北張氏。 2、出自黃帝姬姓的后代。據《通志·氏族略》所載,春秋時,晉國有大夫解張,字張侯,其子孫以字命氏,也稱張氏。又載,張氏世仕晉,公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家瓜分晉國后,除部分留在原地外,大部分隨著三國遷都而遷移。其中,以遷居韓國的張氏影響較大,歷代都有入朝為官的。韓國始都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后南遷宜陽(今河南宜陽縣韓城),又遷陽翟(今河南禹州),最后遷至鄭 (今河南新鄭)。趙國初都晉陽(今山西太原西南),后遷中牟(今河南鶴壁市西),最 后又遷邯鄲(今屬河北)。魏國始都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后遷大梁(今河南開封 市)。是為山西、河北、河南之張氏。 3、出自賜姓或他姓、他族改姓。據《讀史方輿紀要》所載,世居云南的南蠻酋長龍佑那,于三國時被蜀相諸葛亮賜姓張,以后其子孫便以張為氏。魏國大將張遼本姓聶,后改為張氏,世居雁門馬邑(今山西朔縣),后成為 大姓。另有韓、姬等姓人士和烏桓、女真、羯、鮮卑、匈奴、契丹等眾一些少數民族分支改姓張姓。 4、據公安部統計人口最多的姓氏是張排第三,有8750.2萬人,占全國人口總數的6.83%。 歷史名人 張儀 (前?~309年) 戰國時魏國大梁(今河南開封)人。政治家、外交家、縱橫家、謀略家。鬼谷子門生,相秦惠王,以連橫之策游說六國,使六國背叛縱約以事秦。惠王卒,六國復合縱以背秦,群臣讒之,乃去秦而為魏相,一年后卒。 張良 (前 ? - 前 186年) 字子房。漢初名臣,政治家、謀略家。漢初三杰之一。本是韓國公子,秦滅韓,良欲為覬齁仇,乃使人擊始皇于博浪沙,不中,遂更姓名,隱于下邳,而受太公兵法于圯上老人。后為高祖策畫定天下,被譽為“第一謀士”。封留侯,晚好黃老,學辟谷之術。卒謚文成。 張騫 (?~前114年) 字子文,西漢成固(今陜西省城固縣)人。武帝時以軍功封博望侯,旋拜中郎將,出使烏孫,分遣副使至大宛、康居、大夏等,自此西北諸國方與漢交通,使漢朝能與中亞交流,并打通前往西域的南北兩條通路,引進優良馬種、葡萄及苜蓿等。 張道陵 (34~155年) 道教的真正創教人,第一天師。本名陵,東漢沛國(今安徽省宿縣西北)人。以符水禁咒法惑人,從學者須出五斗米,故世稱五斗米道。亦稱張天師。著《老子想爾注》等。 張衡,東漢建初三年(公元78年)生;永和四年(公元139年)卒。字平子,南陽西鄂(今河南南陽市石橋鎮)人,漢族。他是我國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數學家、發明家、地理學家、制圖學家、詩人、漢朝官員,為我國天文學、機械技術、地震學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渾天儀、地動儀、指南車發明人。著述極豐,科研成果極多,有“科圣”之稱,有“張衡環形山、張衡小星星”命名。 張仲景 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被稱為醫圣。相傳曾舉孝廉,做過長沙太守,有張長沙之稱。張仲景廣泛收集醫方,寫出了傳世巨著《傷寒雜病論》。它確立的辨證論治原則,是中醫臨床的基本原則,是中醫的靈魂所在。在方劑學方面,《傷寒雜病論》也做出了巨大貢獻,創造了很多劑型,記載了大量有效的方劑。其所確立的六經辨證的治療原則,受到歷代醫學家的推崇。這是中國第一部從理論到實踐、確立辨證論治法則的醫學專著,是中國醫學史上影響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后學者研習中醫必備的經典著作,廣泛受到醫學生和臨床大夫的重視。 東方朔(前154——前93),本姓張,平原厭次(今山東惠民縣)人。西漢辭賦家,官至太中大夫,后人輯有《東方太中集》。 張 角(?—184),號天公將軍,鉅鹿(今河北平鄉縣)人,黃巾起義軍首領,太平道創始人。張角早年信奉黃老學說,對在漢代十分流行的讖緯之學也深有研究,對民間醫術 、巫術也很熟悉。 張遼(169-222年) 字文遠,三國魏國雁門馬邑(今山西朔城大夫莊)人,曹魏著名將領,五子良將之一。官至征東將軍。 張郃(?-231) 字雋義,三國魏國河間鄚(今河北任丘北)人。曹魏名將,五子良將之一。官至征西將軍。 張飛 (?~271年) 字益德,一作翼德,三國蜀漢涿郡(今河北省涿縣)人。少與關羽俱事劉備,號萬人敵。官至車騎將軍,封西鄉侯。劉備伐吳,飛率兵會合,出兵前為部下所殺。謚桓,五虎將之一。 張昭(156——236),字子布,彭城(今江蘇徐州)人,三國時期吳國重臣,著名政治家,著《論語注》,謚吳文侯。 張松(?——212),字永年,蜀郡(四川成都人),謀士、官至別駕,助劉備取西川。 張載(?——?),字孟陽,西晉文學家、辭賦家、田園詩人,安平人,官至著作郎、中書侍郎。著有《劍閣銘》、《榷論》、《濠汜賦》等。與其弟張協、張亢俱以文學、辭賦著名,史稱“三張”。 張協(?——?),字景陽,西晉文學家,詩人,擅長五言詩,與其兄張載齊名,官至中書侍郎,河間內史等。 張亢(?——?),字季陽,西晉文學家,辭賦家,詩人,著述頗豐。 張華(232——300),字茂先,河北固安人,西晉文學家、詩人、政治家,著《博物志》、《張華集》書。 張契此,五代高僧,明州(浙江奉化)人,人稱“布袋和尚”,傳為彌勒佛化身。 張麗華 南朝陳后主妃,神采艷麗,聰慧強記,后主常抱置膝上,共商軍國大事。國亡,與后主俱入井,隋軍擒而斬之。后祀奉為十月芙蓉花神。 張元素,字潔古,醫學家,金代易州(今河北易縣)人,中醫易水派創始人。著《醫學起源》、《醫方》、《潔古本草》等書。 僧一行,本名張遂,(683——727),邢州巨鹿(今河北邢臺市)人,中國唐代杰出天文學家,得道高僧。精天文,通歷法。謚一行、大慧禪師。著述頗豐,科研成果極多。是世界上第一位測量子午線的人。 張柬之(625——706),字孟將,襄州襄陽人。唐朝著名宰相,以“神龍政變”迫使武則天退位,恢復李唐社稷而聞名。 張九齡(678——740),字子壽,又名博物,韶州始興(今廣東韶關始興縣)人。政治家,文學家、詩人。官至平章事(丞相)。有《張燕公集》傳世,詩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為千古絕唱。 張果老,唐代道士,八仙之一,邢州廣宗(今邢臺廣宗縣)人。 張籍,唐代詩人,江蘇吳江人,著《張司業集》。 張說(667——730),唐代政治家、文學家、詩人,字道濟,一字說之,原籍范陽(今河北涿州)人,世居河東(山東永濟),官至宰相,謚文貞。有《張燕公集》、《張說之集》傳世。 張繼(715——779),唐代詩人,字懿孫,官至檢校郎中,湖北襄陽人,著《張祠部詩集》,代表作《楓橋夜泊》。 張擇端,字正道,又字文友,東武(今山東諸城)人,北宋末年畫家。 張煌言(1620-1664),字玄著,號蒼水,浙江鄞縣人,民族英雄。 張名振(?-1654)字候服,南直隸應天府江寧縣人(令江蘇省南京市)。少時剛直豪爽,頗有謀略,心懷壯志。曾和張煌言等領兵三入長江,希圖收復明朝失地,但因兵力單弱,無功而返。永歷八年終因國恨家仇,郁積于心,于十一月二十八日卒于舟山軍中。遺言以所屬部卒歸張煌言統率,繼續抗清。 張旭,字伯高,唐代吳(今江蘇蘇州)人,生卒年不詳。為著名書法家,以草書最為知名,有草圣之稱。其書法逸勢奇狀,連綿回繞,具有新風格。與李白歌詩、裴旻劍舞并稱三絕。相傳他往往大醉后呼喊狂走,揮灑落筆,有時以發濡墨而書,故世稱為張顛、書顛。 張士誠 (1321~1367年) 小字九四,元朝泰州(今江蘇省泰縣)人。元末群雄之一。本從事運鹽業,后據吳中,自稱吳王,后為明將徐達、常遇春所擒,自殺身亡。 張景岳(1563——1640),又名張介賓,字會卿,別號通一子。明末會稽(今浙江紹興)人,杰出醫學家。有《景岳全書》巨著傳世。 張三豐 ,生卒年不詳。宋武當道士,所創太極拳術,聞名當時,其法傳于后世,稱內家拳,又稱武當派。或作張三峰。(2) 名全,一名君寶,號三豐,明朝遼東懿州(今黑山縣境)人,生卒年不詳。因其不修邊幅,又稱張邋遢。史稱其辟谷數月不饑,事能前知,太祖、成祖求之,皆不得,英宗時贈為通微顯化真人。 張廷玉(1672——1755),滿清重臣,三朝元老,保和殿大學士。字衡臣,安徽桐城人。在朝輔政五十年。官至刑部吏部尚書。封三等伯。主撰《康熙字典》、《雍正實錄》、《明史》、《清會典》。配享太廟,其母吳氏封一品夫人。 張鵬翮(1649-1725),字運青,號寬宇,清四川遂寧人,清代名臣、治河專家、清代第一清官。康熙九年(1670年)進士及第,累官吏部尚書兼文華殿大學士等職。史稱“清官”、“賢相”。是清代268年間四川官位最顯赫、名聲最響亮的人物。 張問陶(1764—1814),字仲冶,號船山,清代名相張鵬翮玄孫。乾隆五十五年進士,官山東萊州知府,著有《船山詩草》。張船山是清代乾嘉詩壇大家,不單是清代蜀中詩冠,也是清代第一流的詩人和著名詩學理論家,為性靈派后期的主將和代表人物 張之洞(1837——1909),字孝達,號香濤,香巖、又號臺公、無競居士,晚年字號抱冰。河北南皮人,人稱張香帥,謚號文襄。大學士、軍機大臣、封建大吏。中國民族工業、重工業主要奠基人,為中國高等教育做出了巨大貢獻。 張謇(1853——1926),字季直,號薔庵。江蘇海門人,祖籍江蘇常熟,大清狀元,中國近代杰出實業家、政治家、教育家、慈善家,官居三品,歷任中央教育總長、實業總長、總商會總長、水里總長等職務。先后創辦上海海洋大學等,與馬相伯和創復旦公學,創佳南通博物館,軍山氣象臺等。創辦實業數家。 張作霖(1875~1928年) 字雨亭,奉天海城人。民國官至東三省巡閱使,握三省軍政大權,為奉系領袖。兩次直奉戰爭,先敗后勝。民國十六年稱大元帥,在北京組政府。十七年因國民革命軍進抵河北,軍事失利,退回關外. 張大千(1899~1983年) 四川內江人,原名張正權,又名爰,字季爰,號大千,別號大千居士,中國著名的國畫大師。早期專心研習古人書畫,特別在山水畫方面卓有成就。后旅居海外,畫風工寫結合,重彩、水墨融為一體,尤其是潑墨與潑彩,開創了新的藝術風格。他的治學方法,值得現代的畫家們借鑒。 張學良(1901~2001) 奉系軍閥張作霖之子。西安事變發動者。 張自忠 ,山東臨清縣人。 第三十三集團軍上將銜中將總司令,1940年5月16日在湖北宜城南瓜店陣亡。 中國張姓的演藝界名人很多,張國榮是香港著名影星,他主演的經典影片《霸王別姬》,至今被人津津樂道。。張學友號稱香港天王級的歌星,他的歌很有磁性,很受歌迷的推崇,為此他在大陸舉辦了多場演唱會,每一場都爆滿,可見大家對他的喜歡。香港的女影星張柏芝也是炙手可熱的著名影星,她演過很多電影、電視劇,也發行過唱片,年紀不大,有很高的知名度。 無張不成村 在大陸的張姓歌星中,超女出身的張靚穎人氣一直很高,她以獨特的海豚音響譽歌壇,聲音很有感染力,為馮小剛電影《夜宴》演唱過主題歌后,更是得到音樂界名家的首肯。張惠妹是臺灣高山族的演員,十幾年前被張雨生發現后收為弟子,她的聲音高亢有力,又很有地方特色,她歌唱的時候載歌載舞,風格熱辣奔放,特別能夠調動舞臺氣氛,使大家的情緒跟著她一起高漲起來。